什麼是骨質疏鬆?
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骼的新陳代謝疾病。患者因骨質密度減少,骨骼變得脆弱,容易做成骨折,骨折除了會令患者承受痛楚外,還會引致其他併發症,影響自我照顧能力。
患者往往會因輕微碰撞而導致骨折 (Fragility fracture),常見骨折的位置包括股骨、脊椎骨以及手腕前臂骨末端位置。骨質疏鬆本身並沒有徵狀,但如果沒有做足預防便有機會出現骨折,例如脊椎骨即使沒有特別碰撞也可能出現骨塌,令患者出現背痛之餘更可能會令脊椎彎曲,身高減少。如股骨骨折沒有適當治療,更會令患者失去活動能力,身體亦隨之出現感染等問題,間接影響壽命。所以即使沒有徵狀,也應及早做好預防治療。


骨質疏鬆的風險因素︰
- 長者
- 女性:停經後,雌激素停止分泌會令女性骨質開始流失
- 體型瘦小
- 家族中有骨質疏鬆患者
- 不良生活習慣
- 吸煙
- 酗酒
- 長期攝取鈣質及維生素D不足
- 過量飲用含咖啡因飲品,如咖啡、濃茶
- 鹽分高的飲食習慣
- 缺乏運動
- 疾病
- 類風濕關節炎
- 女性雌激素不足,如因化療、電療或手術而提早停經
- 男性睪丸素過低
- 內分泌失調病症,如甲狀腺亢進
- 服用藥物: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
診斷及治療方法:
骨質疏鬆的主要診斷方法是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 (DEXA scan),市面某些量化性超聲波儀器只能作初步篩驗方法,並不能取代前者預防勝於治療,骨質疏鬆是一個可以預防的疾病,應從年輕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以奠定骨質的基礎,包括多吃鈣質豐富的食物,如奶類、豆類食品、蔬菜、果仁、海產等,多吃含維生素D的食物,如蛋黃、牛奶等,減少鹽分高的食物,並且避免煙酒及咖啡因飲品,保持負重運動的習慣。
如確診骨質疏鬆,除以上生活習慣外,也應盡早和醫生制定治療方案,選擇合適自己的骨質疏鬆治療。